首页 > 要闻 >

【全球快播报】北京中考语文凸显首都特色,博物馆之城、科技小院等素材入题

发布时间:2023-06-24 19:51:47 来源:新京报

6月24日上午,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首门科目语文正式落幕。语文试卷难不难?都有哪些学生熟知的素材?来自基教研领域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多位专家第一时间对试卷进行了解析。专家表示,2023年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二年,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真正做到了“减量”“提质”“增效”。


【资料图】

试卷充分体现北京元素和首都气象

据媒体报道,2020年,北京正式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三年来,北京市已有登记备案博物馆215家,今年,随着一批“类博物馆”相继挂牌开放,多元、包容、层次丰富的“博物馆之城”体系初显。记者注意到,博物馆之城建设也成为今年中考语文卷的试题素材。

专家表示,基础·运用部分的试题以调查博物馆之城发展情况为情境载体,以小组关于调查报告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北京市博物馆的发展情况,重新认识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加深对于北京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古都的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调查报告的写作样例,引导学生关注实用类文本的规范写作。

博物馆之城外,语文试卷中不少素材也与新闻报道有关。比如,议论文阅读文本紧扣吃苦耐劳话题,关注青年成长,指引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材料涉及黄文秀、“科技小院”的学生、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院智能超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等事迹。

试卷也充分体现了北京元素和首都气象,基础运用的材料涉及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城市发展的新动向;非连续性文本中北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现了北京市民的新面貌;作文提示学生不仅要读北京的“有字书”,还要读北京的“无字书”,拓展了观察北京的视角。

减少考生机械记忆压力

背诵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但北京中考语文卷中不断减少学生机械记忆的压力。专家表示,试卷秉承“评价即学习”的理念,倡导现场学习,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机械记忆的压力。

比如,用正楷字书写标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要求;理解文段关键词语的题目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根据文段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不是对词典义项的机械背诵,检测学生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学语文”的水平;判断字形、成语使用、修改画线病句、选择节奏匀称的语句、使用三个词语补写“结语”内容等题目,均指向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古诗文阅读也设计了开放性默写试题,让学生引用古诗文表达个人志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古诗文阅读试题更加关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把知识和方法放到阅读理解之中考查,没有机械性考查学生古诗文积累和内容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专家表示,这样的考查更贴近学生课堂上古诗文阅读学习过程,为学生高中学习古诗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试题再现教材内容,引导教学关注教材、用好教材

专家表示,试卷强调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力求考出教材的落实情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这样有利于引导教学关注教材、用好教材,以期明确备考思路。

试卷选用了教材内容作为试题素材。古诗文阅读使用教材课文,题目立足古诗文教学的关键问题,考查古诗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同时,还将教材课后练习转化为测试题目。试题以教材为依托,重视对课后练习的整合与化用。此外,试卷还注重用教材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经验和情感体验。两道作文题的导语都使用了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借助课内阅读经验构思考场作文。

写作题目引导考生发现自我、关注社会

语文试卷中,分值占比较大的是作文题。今年中考语文作文是“我读到的北京”和“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二选一。作文题该如何写?

专家表示,题目一以学生生活的北京作为写作素材的来源与情感抒发的对象,“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以此为总括,题目接着进行了三方面非常充分的引导:“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就自己的阅读体验、对典型历史建筑的理解、参加活动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出发形成相关检索,接着以“翻看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推动学生思考过程的充分展开,个性特征的充分展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内化和升华“自己对于北京热爱”的情感,在写作的历程中沉淀和熔铸“因北京而自豪”、“为北京而奋发”的精神。

题目二紧承题目一而来,以“读”来带引话题,引导学生自然步入熟悉的课内阅读内容之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然后在日常熟悉的阅读中,突出主体特征,转化观察思考的角度:“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角度转化巧妙,新颖,而且充满童趣,为学生的想象打开了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凸显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题目为学生书写心灵、展示自我提供了开阔空间。

在专家看来,两道作文题,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鼓励他们写真情实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为学生大胆创新,展开想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越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